藥用級薄膜包衣預(yù)混劑胃溶型/腸溶型粉末
薄膜包衣是一種將合適的各種材料用一定的生產(chǎn)工藝進(jìn)行物理混合而成的預(yù)混合輔料,其由多種在處方中起著不同作用的成分組成。
一、聚合物
聚合物是配方中形成薄膜的主要材料,薄膜包衣預(yù)混劑中的主材料。其中常用的、天然的藥用高分子材料有藥用纖維素衍生物類,如羥丙甲纖維素、 纖維醋法酯、乙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酞酸酯等;合成的藥用高分子材料有丙烯酸樹酯,如腸溶型Ⅰ號、Ⅱ號、Ⅲ號,胃溶型Ⅳ號,EudragitRL100、Eud-ragit RS100 等。
二、增塑劑
增塑劑是一種分子量相對較低的材料,用在配方中,它能降低薄膜材料聚和物“玻璃轉(zhuǎn)變溫度“,即“Tg”值,從而使衣膜脆性和硬度降低,減少衣膜裂紋 的發(fā)生,增加衣膜柔韌性。常用的水溶性增塑劑有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含羥基親水性基團(tuán)的化合物,可作為某些纖維素類包衣材料的增塑劑;增塑劑有鄰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蓖麻油、甘油三醋酸釀、液狀石蠟,玉米油、檸檬酸三乙酯等,用于水不溶性的聚合物的增塑劑。增塑劑在配方中的 用量一般多在10%~30%,增塑劑用量太多,則薄膜太軟,從而引起包衣制劑的聚集、粘連,包衣時難以操作,也不能獲得完整的包衣;增塑劑太少,不能克服 膠乳粒子變形的阻力,結(jié)果會形成不完整或不連續(xù)的衣膜,或者衣膜在貯存期間 容易破裂。
三、著色劑(遮光劑)
為了改善制劑外觀,便于識別,掩蓋某些有色斑的片芯,或者為了防止片芯 中的主藥成分見光分解,常加入著色劑(遮光劑)。由于著色劑有的兼有遮光作 用,故有時將著色劑與遮光劑合并說明。目前常用的著色劑有水溶性色素、水不溶性色素和色淀三類。水溶性色素如莧菜紅、蘋果綠等;水不溶性色素有氧化鐵類著色劑,如紅氧化鐵、棕氧化鐵、黑氧化鐵等;色淀是用氫氧化鋁、硫酸鈣等惰性物質(zhì)使水溶性色素吸著沉淀而成,如日落黃鋁色淀、亮藍(lán)鋁色淀。遮光劑常用的是二氧化鈦、滑石粉,且這兩種成分也是白色著色劑。
四、 抗黏劑
包衣過程中如有些薄膜材料黏性過大,易出現(xiàn)粘連,可加入適當(dāng)?shù)墓腆w粉末以防止顆?;蚱瑒┑恼尺B,這類物質(zhì)稱之為抗黏劑,有的稱之為固體粉料。如滑石粉、硬脂酸鎂、膠態(tài)二氧化桂等。
五、 釋放速度調(diào)節(jié)劑
釋放速度調(diào)節(jié)劑又稱致孔劑或釋放促進(jìn)劑,在水不溶性薄膜衣料中加入一些水溶性物質(zhì),如蔗糖、氯化鈉、HMPC、PEG、表面活性劑等,遇水后,這些 物質(zhì)迅速溶解使薄膜變成有孔薄膜。可根據(jù)薄膜材料性能不同選擇不同的致空劑。如乙基纖維素薄膜衣可選用吐溫類、司盤類、MC、HPMC等,丙烯酸樹酯類薄膜衣材料可選用黃原膠等作致孔劑等。
六、 溶劑
要使薄膜包衣材料成為覆蓋在片(丸)子表面的衣膜,首先要用合適的溶劑(分散介質(zhì))將薄膜包衣材料溶解成包衣液。溶劑對包衣液的黏性薄膜形成成方式、包衣操作速度以及所成薄膜的性質(zhì)等均有影響,可見,溶劑劑體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包衣膜的性質(zhì)和特點(diǎn)。選用時,首先要考慮其溶解性能:,還要求蒸發(fā)、干燥速度適中,解吸附能力強(qiáng),易于除去,不易在材料中殘留。目前常用的薄膜包衣材料既有水溶型也有水不溶性高分子物質(zhì)。常用的溶劑是水和不同濃度的乙醇。此外,尚有異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利甲烷、甲醇等, 此類有機(jī)溶劑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易燃,使用時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操作安全,不易控制,且價格相對較貴,故一般情況下已逐漸少用。
雖然增塑劑在薄膜包衣形成中有其確定的作用,但不是所有配方都需要使用的;在包制透明衣層時,一般不需要加入著色劑和遮光劑。薄膜包衣處方中還還有較少的其他組分,如芳香劑、表面活性劑、蠟、生理活性材料等。
藥用級薄膜包衣預(yù)混劑胃溶型/腸溶型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