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茶,系將中藥粉碎成粗粉或切割小段、細段,應用時以沸水沖泡或加水稍稍煎煮后,像飲茶一樣供病人服用,以達祛邪治病,防病保健的一種中藥劑型。
湯劑是中藥zui常用的一種制劑,它和中藥茶劑一樣,具有制作簡便易行,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大,澄明度高,服用后易被機體吸取,作用迅速等優(yōu)點。但是,煎煮湯劑程序繁瑣,如果方法不當,有效成分發(fā)揮分解和破壞。如當火候太過或加水量少,則易致糊中;當藥液溫度在30--40度時,藥物中含有酶活性很強,其有效成分特別是甙類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發(fā)生分解,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減少,療效降低,甚至喪失。而中藥茶劑則具有以下特點:
(一)可以按藥物的性能特點、配方要求等,將各藥粉或段、絲按先后次序逐味浸泡,也可以同時浸泡。其操作靈活,程序簡單,飲服方便,適應各種化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發(fā)展趨勢。
?。ǘ┙菟幬飼r,以沸水為溶媒,可將其中的酶迅速殺滅,避免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壞。
?。ㄈ┧幬餅榇址刍蚣毥z、小段,其表面面積大,與溶媒的接觸面積大,易使有效成分溶出。
?。ㄋ模┲袆┮话阋圆璞葹槿萜鳎匦阅芎?,一般能使水溫維持在80--95度,這樣可保證有效成分的充分溶
出而又不被破壞。
(五)可以多次重復浸泡,且療效持久。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經(jīng)長時間飲服后,其有效成分在體內(nèi)可達到量標準,起到煎藥湯劑不能達到的效果。如泌尿系結石病人,持續(xù)多次飲服后,能加大藥液對結石的沖刷力,有利于結石的縮小和排出。
?。τ谝恍┠z類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不耐高溫的藥物或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如菊花、銀花等,一些不宜久煎的藥如桑葉、番瀉葉等,制成比湯劑更為適宜。
從臨床應用來看,中藥湯劑為液體劑型,雖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等優(yōu)點,但因它的劑量大,味多苦,病人在服藥時往往有一種"被迫"的感覺,很難接受。則是以"茶"的形式出現(xiàn),病人樂意飲用,并可不拘時間,隨時泡服。同時,的溫度容易控制,可以根據(jù)病情選擇恰當?shù)姆?。從療效上看,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大,藥液質量好,宜于臨床使用。正由于具有方便、有效、天然、節(jié)約的優(yōu)點,而且既有針對性,又靈活性,所以也就決定了在臨床運用上的廣泛性,受到了人們歡迎。
?。ㄒ唬└鶕?jù)醫(yī)生處方要求將所需的中草藥物飲片放置茶杯或熱水瓶中,將煮沸的開水沏入,攪勻,蓋好茶杯或瓶蓋,燜泡15~30分鐘即可,如茶法飲用,以味淡為度。若需要煎煮的藥物,用砂鍋煎藥汁,加水煎2~3次,合并煎液過濾,裝入保溫瓶中,代茶頻頻飲用。
?。ǘ⑺幬锓鬯槌纱帜?,加入粘合劑(如稀面糊,或將處方中不含揮發(fā)成分的藥物濃煎成膏后作粘合劑),混合均勻,揉成團塊,再分方塊(或餅狀),置通風陰涼處,晾至微干;再曬干或低溫烘干;zui后以防潮性能較好的紙張分塊包裝,置密閉容器內(nèi),或裝于石灰缸內(nèi)貯存。使用時根據(jù)需要沖泡或煎煮后代茶飲用。
?。ㄈ⑺幬锓鬯槌纱帜?,按配方要求,用紙或布袋分裝,將分裝的茶劑置于干燥處保存,需用時再泡飲。
?。ㄋ模┏善?,一般家庭不需掌握配制工藝和方法,可以根據(jù)自己需要,在市場茶葉商店或生產(chǎn)的廠家選購,按照說明書服用。它適于攜帶和家庭備用。對于較為復雜的病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對癥選購服用。
服用注意事項
(一)根據(jù)病情和體質及自身耐受情況合理選用,適當掌握其用量,不宜過少,亦不可超量飲用。
(二)飲用以趁熱為宜,一般不隔夜再用?,F(xiàn)制現(xiàn)服為佳,禁忌煎湯后隔數(shù)日飲服。
(三)服用發(fā)汗解表類的,宜溫飲頓服,不拘時候,病除即止。發(fā)汁以微微汗出為度,不可大汁淋漓,以免虛脫。補益宜在飯前服,使之充分吸收;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宜在飯后服,以減輕對胃腸的刺激;安神類,宜晚上臨睡前服;咽喉疾患所用的清咽茶等,則宜沖泡后慢慢濕潤于咽部再緩緩飲服;治療泌尿系感染的,則要持續(xù)多次頻服,以保持泌尿道中的藥物濃度,同時稀釋尿液,清潔尿路,有利于濕濁廢物迅速排出;防疫,宜掌握流行性季節(jié)選用;老年保健和治療慢性病的,應做到經(jīng)?;统志没?
?。ㄋ模┤粜柚谱鞑鑹K(茶餅),應趁熱做,
以防溫度過低使粘性減弱,不易成型。并應盡量縮短制作時間,防止放置過久而*變質,夏季更應注意。
?。ㄎ澹┯捎谒玫娜萜黧w積很小,溶媒及藥量少,所以不宜使用藥質蓬松、劑量大的藥物制劑。此外,也不宜使用有毒性的藥物及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藥物。
一、感冒茶方
感冒是zui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由于四季氣候不同,病邪與患者體質各異,其臨床表現(xiàn)也有所不同。它大體上可以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大類,其中可以有夾暑、夾濕和體虛等情況。臨床應根據(jù)不同的癥狀特點,選擇適當?shù)倪M行調治。
姜糖茶
【來源】經(jīng)驗方
【配方】生姜3片,紅糖適量
【用法】上2味以開水沖泡。每日1~2劑,不拘時溫服。
【功效】發(fā)汗解表,溫中和胃。適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咳嗽,無汗,或惡心,嘔吐,腹脹,胃痛等癥。
姜蘇茶
【來源】《家庭食療手冊》
【配方】生姜、蘇葉各3克。
【用法】生姜切細絲,蘇葉洗凈,放入杯內(nèi)以開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用。每日2劑,分上、下午溫服。
【功效】疏風散寒,理氣和胃。適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或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癥的腸胃不適型感冒。本方以藥代茶,味少而精,簡便實用,適于家庭保健防病治病之用。
蘇羌茶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配方】紫蘇葉、羌活、茶葉各9克。
【用法】上3味共制粗末,以沸水沖泡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
【功效】辛溫解表。適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肢體酸痛等癥。上藥反復代茶溫飲,散寒祛風,則感冒、肢體酸痛可愈,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之療法。
感冒茶
【來源】《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
【配方】羌活30克,白芷12克,黃芩15克
【用法】上3味藥用沸水沖泡。每日1劑,不拘
時代茶溫服。
【功效】祛風散寒。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身疼,鼻塞流涕,惡寒發(fā)熱等癥。此茶系河南民間治療外感風寒表證的常用方。其稱之為驗方秘方,多系行之有效,并經(jīng)多年臨床驗證之方,故可信可用。
白芷荊芥茶
【來源】《百一選方》
【配方】香白芷30克,荊芥穗、臘茶或茶葉各3克。
【用法】將香白芷、荊芥穗共為細末。服用時,用臘茶煎湯或用沸水沖茶葉,取茶湯送服,每日2次,每次6克。
【功效】祛風散寒,解表止痛。適用于風寒感冒初起,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清涕,頭痛,齒痛等癥。
五神茶
【來源】《偏方大全》
【配方】荊芥、蘇葉、生姜各10克,紅糖30克,茶葉6克。
【用法】先以文火煎煮荊芥、蘇葉、生姜、茶葉,約15~20分鐘后,加入紅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隨量服用。
【功效】發(fā)散風寒,祛風止痛。適用于風寒感冒,畏寒,身痛,無汗等癥。本茶對上癥較為適宜且有效。
紫蘇葉茶
【來源】《上海常用中草藥》
【配方】紫蘇葉16克,紅糖適量。
【用法】將上藥曬干揉成粗末,沸水沖泡,入糖令溶。代茶頻飲。
【功效】發(fā)散風寒,適用于感冒風寒初期,鼻塞流涕,畏寒,全身肢節(jié)酸痛等癥。
二椒茶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辣椒500克,茶葉10克,胡椒、食鹽各適量。
【用法】先將辣椒洗凈,然后與茶葉、胡椒、食鹽混合均勻后,裝入瓶中,封好口,存放15天左右即成。用時取出適量二椒茶,沸水沖泡,不拘時熱飲。
【功效】驅寒解表,開胃消食。適用于傷風頭痛,頭昏,食欲減退等癥。此方制作方便,如能需要時飲上1杯,可使胃口大開,增加食欲。
【宜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氣管炎及肝膽病、腎病的患者忌用。
蔥頭姜片茶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蔥頭10克,生姜3克,紅糖適量。
【用法】將蔥頭、生姜洗凈及切片,與糖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沸10分鐘,取汁趁熱飲用。飲后宜蓋被取微汗。
【功效】發(fā)汗解表,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畏寒,鼻塞流清涕等癥。
桑菊香豉茶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配方】桑葉、菊花、香豉、梨皮各6克。
【用法】將上藥共加水煎湯,取汁。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表,潤肺止咳。適用于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紅苔白,脈數(shù)等癥。
桑菊竹葉茶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配方】桑葉、菊花各5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白糖2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杯內(nèi),開水浸泡10分鐘,或在火上煎煮5分鐘,入糖即可。頻頻飲之。
【功效】清熱散風,解表。適用于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或鼻塞流涕,腮部腫脹不甚,局部不紅,舌苔薄白,脈浮數(shù)等癥。
桑薄花
密茶
【來源】《百病飲食自療》
【配方】桑葉、杭菊各5克,薄荷3克,絲瓜花10克,蜂密15克。
【用法】將桑葉、杭菊。絲瓜花共煎約半小時,取汁放入薄荷再煎片刻,對入蜂蜜和勻。當茶溫飲。
【功效】清熱散風,解表。適用于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邊尖紅,脈浮數(shù)等癥。
三花茶
【來源】民間驗方。
【配方】金銀花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
【用法】將金銀花、菊花、茉莉花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燜泡10~15分鐘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清毒。適用于防治熱毒所致的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此茶除用于治療外,平素"火氣"盛者,常服有降"火"的作用。
桑葉枇杷茶
【來源】《中藥臨床手冊》
【配方】野菊花、桑葉、枇杷葉各10克。
【用法】上3味藥共為粗末,水煎,取汁。代茶頻飲,連服3~5天。
【功效】清熱散風,解表,化痰。適用于流行性感冒,咳嗽,咳黃痰等癥。
清熱止嗽茶
【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配方】甘菊花、炙枇杷葉、霜桑葉各6克,廣皮、酒黃芩各3克,生地、焦枳殼各4.5克,鮮蘆根2支。
【用法】將蘆根切碎,與余藥共為粗末,水煎,取汁。溫飲,每日1劑。
【功效】清熱解表,宣肺止嗽。適用于外感風熱,肺熱咳嗽,惡心痰多,口渴咽干,大便干結等癥。
流感茶
【來源】《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
【配方】貫眾、板藍根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3味藥用開水沖泡后,代茶。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功效】祛風,清熱,利咽。適用于流行性感冒。上3味藥均有較強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且清熱解毒功效良好。以藥浸泡代茶,既飲服方便,又使藥物的成分充分浸出,不致因沸煎而使一些成分遭受破壞。
香薷茶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配方】香薷10克,厚樸、白扁豆各5克。
【用法】選用潔凈之香薷、厚樸用剪刀剪碎,將白扁豆炒熟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時。代茶頻飲。
【功效】祛暑解表,和中化濕。適用于夏季感冒,發(fā)熱,頭痛,頭沉,胸悶,倦怠,腹痛,吐瀉等癥。
參蘇茶
【來源】驗方
【配方】黨參15克,蘇葉12克。
【用法】將黨參、蘇葉洗凈,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每日一劑,代茶飲用。
【功效】益氣解表。適用于氣虛感冒。本茶是一種較好的預防感冒茶,是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較理想的保健飲料。
預防感冒茶
【來源】驗方
【配方】板藍根、大青葉各50克,野菊花、金銀花各30克。
【用法】將上述4味藥同放入大茶缸中,沸水沖泡,片刻后飲用。代茶頻服。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等。此方除用于防治流感
外,對于流行性腦炎、流行性肝炎及流行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都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在疫情流行時,是不可少保健防病。
二、支氣管炎茶方
支氣管炎是細菌、病毒感染或某些物理化學因素的長期刺激而引起的氣管及支氣管粘膜的急、慢性炎癥。主要癥狀是咳嗽和咳痰。急性支氣管炎多因感冒發(fā)病,屬外感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多因急性期未及時治愈,反復發(fā)作,傷及內(nèi)臟,屬于內(nèi)傷咳嗽。由于病因不同,內(nèi)臟虛實不同,故臨床癥狀亦各不相同。應根據(jù)病情,對癥選擇方。
橘紅茶
【來源】《瀚海頤生十二條》
【配方】橘紅1片(3~6克),綠茶4.5克。
【用法】上2味放入茶杯中,沸水沖泡,再入沸水鍋中隔水蒸20分鐘后,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功效】潤肺消痰,理氣止咳。適用于咳嗽痰多,痰粘,難以咳出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