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也許因為干式復合中氣泡問題并不突出,我們也忽視了對此的深入研究探討,但隨著其它各種復合質(zhì)量缺陷的逐步解決或減少,隨著提升品質(zhì)、降低消耗的更高要求,我們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氣泡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以求解決了。
一、從化學理論方面分析:
*,目前干式復合中主要使用的聚氨酯膠粘劑分主劑與固化劑,其中固化劑主要成份為三羥甲基丙烷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
(為了便于后面簡述,將上面虛線部分簡稱R)則→
當1mol水(18g)與1mol二異氰酸酯(如TDI 174或MDI 250g)反應可生成1mol的二氧 化碳(22.4L)。由此可見,少量的水可消耗大量的二異氰酸酯并產(chǎn)生大量氣體。
對于上述反應大部分人都認同,但還有另一種反應可能:
而NH3↑只要有很低的含量,人即可聞到,所以平常我們有時測得甲苯、乙醋殘留都不高,但仍有異味。倘若上式成立,則是對這種異味情況的較好解決。
二、從物理性能主面分析:
1.材料的阻隔性不同會影響復合氣泡是否產(chǎn)生或氣泡產(chǎn)生的嚴重程度。
目前,我們對CO2↑和NH3↑的透過量還沒有進行確切的數(shù)據(jù)檢測,但可依據(jù)分子量的大小結合下表中水蒸氣透過量和氧氣透過量來比較:
可以看出,倘若有19μm BOPP/25μm VMCP、12μm PET/25μm VMCPP、12μm PET/9μm AL等材質(zhì)結構時,則取決不同透過量的主要因素應是BOPP與PET之分。顯然,PET對CO2↑和NH3↑的阻隔性比BOPP要好得多,所以實際復合中PET/VMCPP、PET/AL、PET/VMPET、NY/AL等材質(zhì)容易產(chǎn)生氣泡。
2、材料的其它物理性能對復合氣泡的影響
①膠粘劑本身的流平性較差以及復合材料的表面張力較低,致使涂布上膠浸潤效果不好,膠層未能充分均勻展平也會形成氣泡。
②材質(zhì)結構較硬、較厚的品種復合時,也容易在貼合輥處壓入空氣而形成氣泡。
③材料膜面的吸潮和材料中添加劑的祈出也會造成復合氣泡。
④材料膜面有灰塵吸附、有顆粒雜質(zhì)、塑化不良等晶點夾在薄膜內(nèi),以及膠液中有雜質(zhì)時,則該塵粒、雜質(zhì)、異物復合后會將兩層薄膜頂起,周圍形成一圈空檔,粗看是一點點的氣泡,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中間有一黑點。
三、操作工藝方面對復合氣泡的影響
1.復合機烘道前部加熱溫度過高,涂了膠層的薄膜進入后,膠層表面很快結皮,形成“假干”現(xiàn)象,膠層表皮內(nèi)的溶劑由于要揮發(fā)而頂破了表面結皮層形成了氣泡。
2.烘道排風量不夠。
3.車速過快。
4.復合輥的壓務不足或輥上有雜質(zhì)。
5.復合角度不當。應仔細調(diào)整,使薄膜盡量按切線方向進入。
6.復合預熱輥及復合鋼輥的表面溫度太低。
7.配制膠液時由于攪拌及循環(huán)而混入大量空氣,在靜止脫泡時未能及時排放出來,被關在復合膜中形成了氣泡。
總之,復合氣泡的產(chǎn)生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在解決問題時我們要綜合考慮,逐一排除,zui后確認。另外,zui關鍵的一點是要加強過程中自檢與專檢的責任心和科學性,對所打的熟化樣品和下機的成品料要時常跟蹤檢查,以及保持生產(chǎn)過程中與打樣卷的工藝條件一致等。這樣,我們就能減少或避免復合氣泡的產(chǎn)生。(汪來勝)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