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程序理論的一些簡單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濃縮
在生物程序中所生產的物質常溶在溶劑(水)中成稀薄的溶液,必須經過濃縮(concentrating)的過程將濃度提高。依照濃縮所需的能量大小次序為膜分離(membrane separation)、蒸發(fā)(evaporation)與冷凍濃縮(freeze concentration)等三種程序。本章將探討膜分離與蒸發(fā)。冷凍濃縮是一種結晶分離的過程,待有機會探討結晶時再行討論。
膜分離
一、前言
膜分離(membrane separation)利用具有一定選擇性透過特性的過濾介質進行物質的分離存化。膜在分離過程中,對于物質做識別與滲透使混合物中各組成分之間產生分離;作為分隔的界面,將透過液和保留液分為互不混合的兩相;作為反應場,在膜表面及孔內表面含有與特定溶質具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官能團,通過物理作用、化學反應或生化反應提高膜分離的選擇性和分離速度。
二、膜分離法及其原理
膜分離法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在生物分離領域應用的膜分離法包括微濾(Microfiltration,MF)、超濾(Ultra-filtration,UF)、逆滲透(Reverse osmosis,RO)、透析(Dialysis,DS)、電滲析(Electrodialysis,ED)和滲透汽化(Pervaporation,PV)等。
(一)滲透壓與逆滲透
一個容器中間用一張半透膜隔開。半透膜可透過溶劑(水),但不能透過溶質。膜的兩側分別加入純水和含溶質的水溶液,若膜兩側壓力相等,在濃度差的作用下作為溶劑的水分子從溶質濃度低(水濃度高)的一側向溶質濃度高的一側透過,這種現(xiàn)象稱為滲透。促使水分子透過的推動力稱為滲透壓。
溶質濃度越高,滲透壓越大,水分子由滲透壓小的一側向滲透壓大的方向移動。如果欲使高滲透壓溶液中的溶劑(水)透過到低滲透壓左側,在右側所施加的壓力必須大于此滲透壓,這種操作稱為逆滲透。一般逆滲透的操作壓力常達到幾十個大氣壓。
圖中側1為純水,右側2為水溶液中間以滲透膜隔開,分別為溶質與溶劑的莫耳分率。水分子可以擴散通過滲透膜,而溶質分子無法透過。平衡時兩側的壓力差稱為滲透壓(osmotic pressure)
因為其中為純溶劑的莫耳體積。,為溶液中溶質的莫耳分率,在稀薄溶液時所以溶液的滲透壓常表示成
,或, 其中為溶質的莫耳濃度。
RO膜無明顯的孔道結構,其透過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采用熱力學方法解釋RO膜的透過機理,而不考慮膜的結構和性質,其中溶解-擴散模型簡單實用。該溶質假設溶劑或溶質首先溶解在膜中,然后擴散通過RO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