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產品資訊】在減肥需求日益高漲的當下,減肥藥市場持續(xù)升溫。近日一則消息引發(fā)業(yè)內廣泛關注:國產減肥針“瑪仕度肽注射液”已全面登陸市場,其銷售網絡廣泛鋪開,涵蓋了公立醫(yī)院、民營醫(yī)療機構,還延伸至院外零售渠道以及線上平臺,為眾多渴望減重的消費者提供了新選擇。
目前瑪仕度肽推出了2mg/支、4mg/支、6mg/支三種規(guī)格,均為2支/盒,定價依次為630元/盒、1071元/盒、1460元/盒 。這一定價策略,在考量產品成本、研發(fā)投入的同時,也兼顧了市場接受度與消費者的支付能力,試圖在競爭激烈的減肥針市場中找準定位。
6月27日,瑪仕度肽在國內成功獲批,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一舉成為全球頭個GCG/GLP-1雙受體激動減重藥物 。不過,信達生物對瑪仕度肽的權益范圍限定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qū)。
瑪仕度肽Ⅲ期臨床試驗GLORY-1的亮眼成果。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第48周,瑪仕度肽4mg、6mg組體重相較于基線平均值分別出現(xiàn)了-12.05%、-14.84%的顯著下降,而安慰劑組僅為-0.47% 。這樣的成績在減重藥物領域相當突出,直觀地展現(xiàn)出瑪仕度肽在幫助肥胖及超重人群減輕體重方面的功效。
更值得關注的是,瑪仕度肽敢于向當下市場上的重磅產品發(fā)起挑戰(zhàn),啟動了與司美格魯肽的頭對頭臨床研究。當前,瑪仕度肽在研項目布局廣泛,開展了多項三期臨床研究,涵蓋超重或肥胖合并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等領域。其中,在中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受試者中開展的對比瑪仕度肽和司美格魯肽的三期臨床研究(DREAMS-3)尤為引人關注。這一舉措彰顯了信達生物對瑪仕度肽產品實力的信心,也預示著減肥藥市場即將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司美格魯肽作為當下減肥市場的熱門產品,憑借其良好的減重效果和相對穩(wěn)定的安全性,收獲了大量用戶。而瑪仕度肽敢于與之“硬碰硬”,一旦在頭對頭研究中取得優(yōu)勢,無疑將對現(xiàn)有市場格局產生巨大沖擊。
海通國際對瑪仕度肽的市場前景頗為看好,預計在國內,瑪仕度肽將擁有約兩年的黃金銷售期,預測2025年 - 2026年其銷售額分別可達6億元和18億元。
當下,國內減肥針市場已然呈現(xiàn)出一片激戰(zhàn)正酣的態(tài)勢。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憑借上市時間早、品牌影響力大以及突出的臨床數(shù)據(jù),占據(jù)了較高的市場地位;禮來的替爾泊肽憑借獨特的作用機制和良好的減重表現(xiàn),同樣在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這兩款產品被并稱為減肥藥雙雄。此外,華東醫(yī)藥的利拉魯肽、仁會生物的貝那魯肽也已上市,如今信達的瑪仕度肽強勢加入戰(zhàn)局。隨著越來越多產品的涌入,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各企業(yè)不僅在產品療效、安全性上比拼,在價格策略、銷售渠道拓展、品牌推廣等方面也各顯神通。
從作用機制來看,瑪仕度肽有著明顯的差異化優(yōu)勢。它作為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與傳統(tǒng)單受體激動劑不同。GLP-1受體激動可抑制食欲、延緩胃排空,減少熱量攝入;GCG受體激動則能靶向肝臟,加速脂肪分解,提升基礎代謝,雙管齊下實現(xiàn)“1 + 1>2”的效果 。在針對中國肥胖人群的臨床試驗中,瑪仕度肽48周治療可降低肝臟脂肪含量80%,這對于內臟脂肪堆積問題嚴重的中國肥胖群體而言,頗具吸引力。
在適用人群方面,瑪仕度肽也進行了精準定位。其獲批適應證專門針對中國超重(BMI≥24kg/m²)和肥胖(BMI≥28kg/m²)人群 ,與歐美標準有所區(qū)分,更貼合中國人體質特征和肥胖現(xiàn)狀。而且,瑪仕度肽還是中國頭個明確將脂肪肝納入適應癥的減重藥物,在GLORY-1研究中,基線肝臟脂肪≥10%的受試者使用6mg劑量48周后,全肝平均脂肪含量相對基線下降80.2% ,這一數(shù)據(jù)有力地證明了其在改善肥胖合并脂肪肝問題上的突出能力。
此外,在安全性與用藥體驗上,瑪仕度肽同樣可圈可點。最常見副作用為輕度惡心(發(fā)生率約18%),且多在劑量調整期出現(xiàn),95%患者可通過緩慢加量適應 。采用X切面技術,帶來近乎“無痛”的注射體驗,同時在停藥后1年體重反彈率比單靶點藥物低30%,長期維持效果更好。
瑪仕度肽的上市,無疑為國內減肥藥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它憑借特別的作用機制、精準的適用人群定位、良好的安全性和用藥體驗,有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出重圍,成為減肥藥雙雄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不可小覷的強勁對手。未來,隨著瑪仕度肽市場推廣的深入、臨床數(shù)據(jù)的進一步完善,以及與其他產品頭對頭研究結果的出爐,減肥藥市場格局究竟會如何演變,值得持續(xù)關注。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